8月8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心归敦煌”个人画展将正式开幕,目前展馆布展已全部完成。提前走进这座精心布置的展厅,能清晰感受到传统敦煌文化与现代展陈艺术的融合,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对主题的呼应与用心。
展馆入口的设计便显露出浓厚的敦煌韵味:两扇复刻唐代风格的朱漆大门上,浮雕缠枝莲纹线条流畅,铜制门环经打磨后泛着柔和光泽,轻轻触碰会发出清脆声响。推门而入,序厅地面铺设的青石板复刻了敦煌古道的纹理,每一道磨损痕迹都源自实地拓印;配合嵌入式投影,行走时脚下会浮现驼队剪影,搭配非遗传承人录制的商队歌谣,让人仿佛置身丝路旅途。序厅中央的莫高窟洞窟微缩模型按1:5比例还原,内部用光纤模拟天然采光,斑驳的壁画纹路与陈升栋早年的临摹手稿并列,直观展现古今艺术的对话。
主展厅以“洞窟群落”为灵感分区,展线如丝路般蜿蜒。顶部吸音棉材质弱化了环境噪音,让观展氛围更显静谧;特制的防眩光射灯会根据画作风格调节色温——表现飞天的作品配暖光,凸显柔和感;刻画大漠的作品用冷光,强化苍劲质感。中央环形展墙是核心区域,陈升栋不同时期的敦煌主题作品沿墙陈列,从早期的洞窟写生到近年的丝路创作,脉络清晰。展墙间距经过精确计算,既保证每幅作品的独立展示空间,又在转角处形成巧妙呼应,比如一幅反弹琵琶图旁,转角便是驼队踏沙图,一动一静展现敦煌的多元面貌。
西侧“敦煌色彩实验室”展柜里,陈列着陈升栋亲手研磨的矿物颜料:青金石制成的石青、蛤壳提炼的蛤粉、多层锻打的金箔等,每份颜料旁都有放大镜和成分说明卡,方便观众看清石绿颜料中的矿物颗粒;触摸展柜玻璃时,感应装置会投射动画,演示“三矾九染”的传统上色步骤。东侧互动区则设置了“纹样拼图”和“光影涂鸦”装置:前者将画作中的经典纹样拆解为模块,观众可自由拼贴组合;后者能捕捉手势轨迹,实时转化为飞天飘带的动态线条,增强观展的参与感。
连接各展区的回廊墙面采用仿石窟岩壁涂料,悬挂着陈升栋的“创作档案”:1992年首次到访莫高窟的速写本上,铅笔勾勒的飞天线条还带着青涩;2005年沙漠写生的照片里,画架旁放着半瓶未喝完的水;2023年与敦煌研究院专家讨论的手稿上,详细标注着颜料配比的修改意见。回廊尽头的休息区摆放着仿古案几,上面的敦煌李广杏茶点与画作呼应,抬头可见天窗光斑在大漠题材作品上缓缓移动,让艺术与生活自然衔接。
尾厅的设计格外开阔,全玻璃幕墙引入充足天光,与室内暖光交融成柔和光晕。正中央,陈升栋手书的“心归敦煌”四个大字以阴刻工艺嵌入石墙,下方水幕倒映着天花板投射的敦煌星图,星轨随时间缓慢移动。水幕前的展台上,“时间胶囊”封存着他使用过的画笔、采集的敦煌沙粒,以及一封写给未来艺术爱好者的信,展签上写着:“敦煌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
8月8日开幕后,这座展厅将正式向公众开放。从入口到尾厅,每一处布置都围绕“心归敦煌”的主题,既展现了敦煌文化的厚重,也传递着艺术家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