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绘风骨,禅意伴高贤——赏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高士临岩图》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量:999+

营销环球网讯  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艺术馆馆长陈升栋以深厚的传统文脉修养与精湛笔墨技艺,创作出《高士临岩图》。他跳出对人物画“形似”的浅层追求,将高士的清雅风骨、峻岩的雄浑气象与禅意的空灵意境熔于尺幅,以笔为骨、以墨为魂,在宣纸上勾勒出一幅兼具文人雅韵与精神深度的传世佳作,尽显传统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境”的至高境界。

 微信图片_20250909093419_1169_478.jpg

细赏画作,最先被画面中高士的形象所牵引,恰如“高贤临峻壁”的生动写照。高士伫立在陡峭的岩壁之上,身姿挺拔却不张扬,一袭素袂在山间云雾中轻轻飘动,衣袂的线条以中锋用笔勾勒,流畅婉转却不失遒劲,墨色淡而不薄,似有微风拂过,素袂便与轻盈的流云相融,完美诠释了“素袂惹云轻”的飘逸意境。他的神态更是点睛之笔:眉眼微垂,神色沉静,既不见凡尘的浮躁,也无刻意的清高,仿佛正与岩壁对话、与流云交流,那份“大隐于野”的从容与淡泊,通过眉宇间的细微刻画呼之欲出,让人一眼便知此乃“高贤”之姿。

 

而陈升栋对“峻壁”的刻画,更显笔墨功力。岩壁以“斧劈皴”技法勾勒,线条刚劲有力,墨色浓淡交错,既展现出岩石的粗糙质感与雄浑气势,又通过留白与淡墨晕染,让岩壁间萦绕着朦胧的云雾——云雾或聚或散,有的缠绕在岩缝之间,有的轻拢在高士身旁,既让陡峭的岩壁多了几分空灵之感,又衬托出高士“出尘脱俗”的气质。岩壁之下或许还点缀着几株枯松,松枝虬劲,松针如剑,与峻壁的雄浑、高士的清雅形成巧妙对比,让画面层次更显丰富,意境更显深远。

 

最令人称道的,是陈升栋对“禅意”的笔墨传递,将“石语听禅意,风吟伴月行”的诗意场景具象化。画中的高士虽静立不动,却似在凝神聆听——听岩壁的“低语”,那是岁月沉淀的沧桑;听云雾的“流动”,那是自然生长的韵律;这份“听”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融入自然的本能,恰是“石语听禅意”的真谛。画面的角落,一轮明月悄然悬于夜空,月光以淡墨轻染,柔和地洒在高士身上、岩壁之上,山间的清风似在月下流动,吹动高士的素袂,拂动松枝的影子,“风吟伴月行”的意境便在笔墨间自然流淌。没有激昂的动态,没有艳丽的色彩,仅靠墨色的轻重、线条的缓急,便让禅意弥漫整个画面,观者凝视之时,心境也随之沉静,仿佛能与高士一同感受“物我两忘”的境界。

 

从文化内涵来看,“高士”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经典意象,代表着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人格;“峻壁”“明月”“清风”则是传统诗词中承载禅意与哲思的符号。陈升栋深谙其中精髓,他没有将高士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形象,而是通过细节刻画让其兼具“仙气”与“人气”——素袂上的褶皱、眉宇间的平和,都透着生活化的真实,却又在与自然的相融中超越凡尘,成为精神品格的象征。这种“于真实中见超脱”的表达,正是陈升栋对传统文人画的创新诠释,让《高士临岩图》不仅是对古代高士的致敬,更暗含对当代人精神追求的启示。

 

在笔墨技法上,这幅作品更是尽显陈升栋的深厚功底。他以“兼工带写”的笔法刻画高士:衣袂线条写意洒脱,尽显飘逸;面部刻画工细入微,尽显神情。对岩壁与背景则以大写意笔法挥洒,墨色干湿浓淡变化丰富,“焦墨”勾勒岩石轮廓,“淡墨”晕染云雾月光,“破墨”营造层次感,让画面既有着工笔画的精致,又有着写意画的气韵。整幅画构图疏密得当,高士为“实”,云雾为“虚”,岩壁为“刚”,衣袂为“柔”,虚实相生、刚柔并济,尽显传统国画的构图智慧。

 

总而言之,陈升栋的《高士临岩图》是一幅“以形传神、以意载道”的艺术精品。他以笔墨为媒介,连接起传统文脉与当代审美,既绘出了高士的清雅风骨、峻岩的雄浑气象,又传递出“天人合一”的禅意哲思。这幅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人画的传承与创新,更像是一面镜子,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寻回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栖息地,其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足以在当代传统国画领域留下深刻印记。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