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竹生魂,墨染君子风——深赏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翠竹图》之韵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09-26    浏览量:999+

营销环球网讯  赏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先生的《翠竹图》,恍若置身于一片清幽静雅的竹林秘境,笔墨未干处,竹的风骨与诗的意境已然交融共生,让人在驻足凝视间,心随竹动,情被画牵。这幅作品绝非简单的景物复刻,而是画家以数十年艺术修为为笔,以对竹之品格的深刻体悟为墨,在宣纸上谱写的一曲“君子赞歌”。

 eabf5fe34fe78656a9fa36bd98ad5bf7_1757489783593907.jpg

细观画面,其构图之巧堪称精妙。瘦石居于一隅,石身以枯笔勾勒,线条苍劲斑驳,似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傲然挺立,恰应“石瘦偏能立此身”之句。石旁竹枝并非垂直向上,而是以略带倾斜的姿态舒展,竹干挺拔却不僵直,墨色由浓至淡层层递进,既显竹之坚韧,又藏生长之灵动。竹枝斜出的瞬间,仿佛带着冲破周遭纤尘的力量,那份不循俗规、特立独行的姿态,在陈升栋先生的笔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一眼便感受到竹子“宁折不弯”的倔强风骨。

 微信图片_20250925153843_1664_478.jpg

再品笔墨,更是见其深厚功底。竹干以中锋运笔,笔力沉稳,每一笔都透着“力透纸背”的劲道,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竹叶则用侧锋点染,墨色浓淡相宜,有的叶片浓墨重彩,似承着晨露般鲜活欲滴,有的则轻描淡写,如被清风拂过般灵动飘逸。叶片交错间,疏密有致,留白得当,既展现了竹林的层次感,又给观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陈升栋先生在笔墨间始终保持着一份“克制之美”,不刻意追求繁复的技法,而是以最简练的笔触传递竹之神韵,正如“叶叶清光写本真”,每一片竹叶都透着纯粹与澄澈,恰是画家坚守艺术本真的写照。

 

若说构图与笔墨是《翠竹图》的“形”,那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便是其“魂”。“虚心未改凌云志”,这句诗恰似为这幅画量身定做。竹之空心,是谦逊内敛的君子品格,陈升栋先生以竹自喻,将这份不骄不躁、谦和低调的心境融入笔墨;竹之向上,是胸怀凌云的远大志向,即便竹枝斜出,却始终朝着天空生长,这份不畏阻碍、执着追梦的精神,正是画家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他借竹子的形象,传递出对理想的坚守、对品格的追求,让这幅画超越了视觉的美感,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国画艺术中,竹历来是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然能将竹画得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者,寥寥无几。陈升栋先生的《翠竹图》,既传承了传统竹画的笔墨精髓,又融入了个人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他让竹子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是有情感、有品格、有灵魂的生命。观此画,不仅能领略到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更能在竹的风骨中汲取力量——学竹之虚心,以谦和之心待人处世;学竹之坚韧,以不屈之志面对挑战;学竹之本真,以纯粹之心坚守初心。

 

这幅《翠竹图》,是陈升栋先生艺术造诣的生动见证,更是他精神世界的精彩呈现。它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观者的心灵;又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君子的风骨。相信每一位赏画者,都能在这幅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共鸣,感受到艺术与生命的无限魅力。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