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曾言:“自由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这句话道破了自由的本质——真正的自由,源于对底线的坚守与对选择的掌控。福建晶铭餐饮管理集团董事长、四川领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晶晶的创业之路,正是对这份“自由”的生动注解:她不为短期利益妥协,不为外界压力动摇,在“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的坚守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从容与笃定。
不赚“亏心钱”,是对原则的自由
许晶晶的“自由”,首先体现在对“底线”的掌控。深耕麦冬产业时,曾有供应商找上门,提出用劣质麦冬原料替换优质品,利润能提升30%,还暗示“这事只有你知我知”。面对诱惑,她当场拒绝:“我做‘麦冬+’产品,图的是让消费者吃得健康,让农户种得安心,这种亏心钱,给再多也不能赚。”
这份“不想赚就不赚”的底气,源于她对原则的坚守。她宁愿多花成本自建原料基地,也要保证每一颗麦冬的品质;宁愿放慢扩张速度,也要守住“药食同源”的初心,不搞夸大宣传、不做虚假营销。有人说她“太死板,不懂变通”,她却笑言:“变通要是没了底线,就成了随波逐流。我不想为了钱丢了良心,这就是我的自由。”正是这份坚守,让她的“姣源本草”等品牌成了市场上的“放心牌”,也让20万合作农户愿意跟着她干——“许总不糊弄人”,成了最朴素的信任。
不盲从“风口”,是对方向的自由
在追逐热点的商业世界里,许晶晶的“自由”,还体现在“不跟风”的清醒。当网红零食、直播带货等风口轮番来袭时,团队里有人提议“蹭热度、快变现”,她却冷静分析:“我们的根在麦冬,跟风做爆款,就像无源之水,走不远。”
她不想为了短期流量放弃核心优势,于是坚持深耕“药食同源”赛道,把精力放在研发200余种“麦冬+”产品上,从饮料到烘焙,一步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当数字化转型成行业趋势,有人劝她“照搬大厂模式”,她却根据企业实际,只改造90余条核心生产线,“不想为了面子工程浪费钱”。这种“不盲从就可以不盲从”的选择,让她的企业避开了许多“风口陷阱”,年产值稳步突破30亿元,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不违“初心”,是对价值的自由
作为带动近20万农户增收的企业家,许晶晶的“自由”,更藏在对“责任”的坚守里。有一年麦冬市场价暴跌,收购商纷纷压价,农户们急得直跺脚。有人给她算“精明账”:“按市场价收,能省近千万。”她却摇摇头:“我不想让跟着我的农户白辛苦一年。”最终,她坚持按保底价收购,公司虽亏损近千万,却守住了“不让农民吃亏”的承诺。
这种“不想辜负就不辜负”的担当,让她在多重角色中保持清醒。作为福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她不想搞“虚头巴脑的社交”,就踏踏实实帮初创女性创业者对接资源;作为三台县政协委员,她不想写“空洞的提案”,就带着数据跑遍10余个乡镇,把农户的声音带上会场。她的自由,从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任性,而是“不想违背初心就可以不违背”的笃定。
许晶晶的故事,恰是对康德名言的生动诠释:真正的自由,从不是随心所欲的放纵,而是有所不为的坚守。她不想赚亏心钱,就守住了原则;不想盲从风口,就稳住了方向;不想辜负信任,就扛起了责任。这种“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的底气,让她在复杂的商业世界里,始终活得清醒而从容——这或许就是自由的真谛:在取舍之间,守住自己的本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