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正文

江湖菊影(第六十五至六十八集)

发布时间:     来源: 营销环球网     浏览量:999+

第六十五集:海疆急报

 

王学花从西域返回菊香村不久,东南沿海传来急报:倭寇频繁袭扰沿海村落,不仅劫掠财物,还烧毁大片菊田——当地种植的“海晏菊”既能护岸固沙,又是渔民出海必备的防晕船药材,如今菊田被毁,渔民生计无着,海防也岌岌可危。

 

更棘手的是,倭寇带来一种海外毒草“腐菊藤”,缠绕在菊株上便会导致其枯萎腐烂,且蔓延极快,沿海菊田已半数受灾。王学花翻阅《护菊医录》与《海外菊志》,发现记载:“腐菊藤畏‘赤焰菊’之阳火气息,需以赤焰菊炼制的汁液喷洒,方能除根。”而赤焰菊仅生长在南海“炎荒岛”,岛上火山频发、热浪灼人,且有倭寇盘踞。“海疆安宁系于菊田,再险也要去。”王学花当即决定,与张菊生、王学会一同前往南海寻菊。

 

第六十六集:炎岛夺菊

 

三人乘船抵达炎荒岛附近,换乘小船悄悄登岛。岛上果然热浪逼人,空气中弥漫着硫磺气息,火山岩缝隙中,一片片火红的赤焰菊正迎风绽放。然而,岛中央的平地上,倭寇搭建了营地,数十名倭寇手持刀枪,严密看守着赤焰菊生长区——他们早已得知赤焰菊能克制腐菊藤,欲将其据为己有,以此要挟沿海民众。

 

王学花示意众人隐蔽:“倭寇人多势众,不可硬拼,需趁夜行动。”深夜,张菊生以太极轻功潜入营地,放倒巡逻的倭寇;王学会则用菊汁墨写下假书信,伪造倭寇内讧的迹象,引开大部分守卫;王学花则趁机采摘赤焰菊,将其装入特制的竹篓中。

 

就在三人准备撤离时,倭寇首领发现端倪,率人追赶而来。张菊生回身迎战,以柔克刚化解倭寇刀枪攻势;王学花与王学会则趁乱向海边撤退,途中王学会将随身携带的菊花镖掷出,阻拦追兵。三人奋力突围,终于登上小船,顺利将赤焰菊带回沿海重镇。

 

第六十七集:菊汁破毒

 

回到沿海后,王学花立刻着手炼制除毒汁液——将赤焰菊花瓣捣碎,加入海盐、甘草熬煮,再经三次过滤提纯,制成鲜红色的“赤焰菊汁”。她亲自指导渔民,手持喷壶将菊汁均匀喷洒在受腐菊藤侵害的菊田上,神奇的是,腐菊藤接触到菊汁后,很快便发黑枯萎,脱落下来。

 

张菊生则带领护菊会弟子与当地渔民,加固海防工事,搭建瞭望塔,防止倭寇再次袭扰;王学会则写下《除毒护菊法》,详细记录赤焰菊汁的炼制与使用方法,张贴在各村镇,并教渔民传唱简单易记的护菊歌谣。经过数日奋战,腐菊藤被彻底清除,受灾的菊田渐渐恢复生机,新的菊苗也陆续破土而出。

 

倭寇见计谋失败,再次率船来袭,却被早已严阵以待的渔民与护菊会弟子击退。渔民们为感谢王学花,自发组织起来,成立“海疆护菊队”,日夜守护菊田与海防。

 

第六十八集:海晏菊香

 

平定腐菊藤之灾后,王学花并未急于返回菊香村,而是留在沿海,指导渔民培育“赤焰菊与海晏菊的杂交品种”——新菊种兼具赤焰菊的抗毒特性与海晏菊的护岸、药用价值,命名为“海疆同心菊”。她编写的《海疆护菊手册》,详细介绍了海疆同心菊的培育技巧、腐菊藤的预防方法,成为沿海渔民的必备读物。

 

张菊生则协助当地官府,在沿海菊田周边种植赤焰菊带,形成天然的防毒屏障;王学会则走遍沿海村落,将海疆护菊的故事写成诗文,编入《江湖菊志》,其中“赤焰破毒藤,菊香护海疆”的诗句,在民间广为流传。

 

数月后,沿海菊田一片繁茂,海疆同心菊迎风绽放,红白相间的花瓣格外艳丽。渔民们出海捕鱼时,采摘几朵海疆同心菊佩戴在身上,既能防晕船,又能祈求平安。王学花站在菊田边,望着远处平静的海面与归航的渔船,欣慰地说:“菊能护岸,亦能安民,海疆安宁,菊香永续,这便是我们护菊的初心。”

5f951b2e87c89afbc3ea63702842387b_1758004599114626.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电话:59269581 邮箱:yxhqwgw@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法制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