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小米粥是新手入门级的养胃主食,却总有人熬得要么糊锅底,要么米粒分明不浓稠。其实掌握“水量控制、火候调节、搅拌时机”这3点,就能轻松熬出绵密好喝的小米粥,看完就能上手。
首先做好熬煮前的准备,这是避免出错的基础。新手不用提前泡小米,直接用清水淘洗1-2次就行,洗太多会流失营养;准备一口厚底砂锅或不粘锅(砂锅熬出的粥更香浓,不粘锅则不容易糊底),按“1份小米配8-10份水”的比例加水量——比如抓一把小米(约50克),就加400-500毫升水,喜欢稀一点就多加水,喜欢稠一点就少加,新手建议从1:10的比例开始尝试。
接着是熬煮的核心步骤,火候和搅拌是关键。第一步“冷水下米大火煮沸”,把小米和水一起倒进锅里,开大火加热,期间用勺子轻轻搅几下,防止小米粘在锅底。等水烧到剧烈沸腾,水面冒出大泡时,转成中小火,保持水面微微沸腾的状态,别一直开大火,否则水分蒸发太快,容易糊底。
第二步“中间搅拌防糊锅”,中小火熬煮的过程中,每隔3-5分钟用勺子沿锅底搅拌一圈,尤其是熬煮到15分钟后,小米开始出浆,更容易粘在锅底,及时搅拌能让粥受热均匀,避免糊底。如果用砂锅熬煮,要注意观察锅底,一旦发现有轻微粘锅,赶紧转小火并加快搅拌频率。
第三步“关火焖煮增浓稠”,熬煮20-25分钟后,小米已经开花,粥体变得有些浓稠,这时候关火,盖上锅盖焖5-10分钟。焖煮能让小米充分吸收水分,粥体变得更绵密,口感也会更香浓,新手别煮到水干就关火,焖煮这一步能让粥的口感提升一个档次。
最后可以根据口味简单调味,比如加一勺红糖、几颗红枣,或撒一把枸杞,不用加太多调料,保持小米本身的清香就很好。需要注意的是,熬煮时别过早加糖,否则小米不容易煮开花,最好在关火后焖煮前加入,搅拌均匀即可。
新手熬小米粥不用追求“完美”,先做到“不糊底、浓稠适中”就是成功。每天早上花半小时熬一锅,搭配鸡蛋、咸菜,就是一顿营养又暖胃的早餐,练2-3次就能掌握技巧,以后再也不用买外面的速食小米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