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深似海,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第十集·大结局)——王学会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王学会        发布时间:2025-08-03    浏览量:999+

去敦煌的火车在清晨出发。苏晚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从城市楼宇变成戈壁荒原,沈知言在旁边翻着一本敦煌导游册,指尖划过第130窟的图片时,忽然说:“阿蛮夫人的画像就在这里,据说她的织锦纹样,和你论文里写的一模一样。”

 

苏晚凑过去看,画像上的女子穿着繁复的锦缎长裙,裙摆上的缠枝纹在壁画的斑驳里依然清晰。她忽然想起那些在图书馆并肩看书的午后,那些在实验室里讨论文献的深夜,原来所有的伏笔,早已在时光里悄悄织成了网。

 

抵达莫高窟时,风沙刚好停了。沈知言牵着她的手走进第96窟,弥勒佛坐像的阴影笼罩下来,比照片里更震撼。他指着佛像袖口的纹样:“你看这里的线条,和你当年掉在地上的那本《敦煌变文集》封面很像。”

 

苏晚愣了愣,才想起第一次见面时散落的书。原来有些相遇,从一开始就藏着宿命般的巧合。

 

走到第158窟,涅槃佛的侧卧像在昏暗中透着温柔。沈知言忽然从背包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两本线装笔记本——一本是苏晚的,记满了唐代诗歌的批注;一本是他的,贴满了文物残片的照片。两本笔记的最后一页,都画着同一片银杏叶。

 

“那天在图书馆捡书时,就想,这个女生的笔记本真好看。”他把她的笔记本递给她,声音轻轻的,“后来每次看到你在自习室写字,就觉得,能写出这样字的人,心里一定藏着很多温柔。”

 

苏晚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发现某页空白处多了一行字,是沈知言的笔迹:“从古籍区到莫高窟,我追了很久,幸好,你也在等。”

 

风沙掠过崖壁的声音像在低吟。他们走到第130窟,阿蛮夫人的画像在昏暗中静静微笑。沈知言忽然单膝跪下,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不是戒指,而是一枚银质的缠枝纹发簪,簪头镶着一小块从敦煌沙里捡来的玛瑙。

 

“我查过唐代的婚俗,”他的声音有些发紧,耳尖在石窟的阴影里泛红,“男子向女子求亲时,会送一支自己亲手做的簪子。这个……是我跟着文物修复课的老师学的,可能不太好看……”

 

苏晚的眼泪掉了下来,砸在发簪上,玛瑙石折射出细碎的光。她想起第一次在图书馆见到他时,他弯腰捡书的样子;想起他把外套披在她肩上时,带着洗衣液清香的温度;想起他在雪夜里捧着姜汤站在宿舍楼下,睫毛上的雪花。

 

原来深海般的情意,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而是这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细碎温柔,是他看着她从青涩到绽放,一步一步,从未缺席。

 

“好看。”她哽咽着说,伸出手让他把簪子插进发间。

 

走出石窟时,夕阳正染红戈壁。沈知言牵着她的手站在崖边,远处的鸣沙山在暮色里像沉睡的巨兽。他忽然指着天边的晚霞:“你看,像不像你第一次在学术论坛上发言时,报告厅顶上的灯?”

 

苏晚笑了,靠在他怀里。风沙吹起她的发梢,簪头的玛瑙石在夕阳下闪着光。她想起那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此刻才真正明白,所谓盛开,从不是独自芬芳,而是当你努力扎根时,总会有个人带着同样的执着,穿过山海,与你并肩站在阳光里。

 

回程的火车上,苏晚靠在沈知言肩头睡着。梦里回到大学图书馆,她抱着书经过古籍区,看见那个穿白衬衫的男生正低头看书,阳光落在他发顶,像落了层金粉。她故意放慢脚步,却没再绊倒——这一次,他提前转过身,笑着朝她伸出手:“要一起看书吗?”

 

醒来时,沈知言正在给她盖毯子。窗外的月光落在他脸上,他低头时,睫毛在眼下投出浅影,像极了初见时的模样。

 

“醒了?”他笑了,“刚才梦见什么了,笑得那么甜。”

 

苏晚没说话,只是握紧了他的手。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像被拉长的时光。从图书馆的古籍区到莫高窟的崖壁,从青涩的暗恋到并肩的笃定,原来最好的故事,就是我的情深似海,恰好遇上你的奔赴而来。

 

就像此刻,月光漫过车窗,风沙在远方低唱,而他们的未来,正像敦煌的星空,明亮得没有尽头。

微信图片_20250802102512.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学会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