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敦煌:沙岭含辉处,陈升栋以笔墨续艺道恒昌,8月8日启幕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07-26    浏览量:999+

当鸣沙山的余晖为敦煌镀上一层鎏金,当莫高窟的壁画在岁月中沉淀出温润的光泽,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引力,始终牵引着追寻者的脚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便是其中之一,他以“心归敦煌”为念,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凝于笔墨,其“心归敦煌”个人画展将于8月8日正式开幕,恰如沙岭之上的一抹辉光,映照出“艺道恒昌”的不息传承。

 微信图片_20250725211306.jpg

“沙岭含辉”,是敦煌最动人的景致之一——夕阳为鸣沙山披上金纱,沙丘的曲线在光影中流转,仿佛时光在此刻凝固,又在每一粒沙中暗藏流动的生机。这恰似陈升栋对敦煌艺术的理解:既敬畏其厚重如岭的历史沉淀,更珍视其生生不息的“辉光”——那是壁画中永不褪色的色彩,是丝路驼铃里传递的文明对话,是古人以虔诚与才华铸就的艺术灵魂。

 微信图片_20250725211835.jpg

深耕书画数十载,陈升栋与敦煌的缘分早已融入笔端。他曾多次踏足这片土地,在莫高窟的幽暗洞窟中驻足,看飞天的飘带如何划破时空,看藻井的纹样如何编织信仰;在鸣沙山的月夜下沉思,听风沙讲述丝路的繁华与沧桑。这些体验,没有化作简单的临摹复刻,而是成为他艺术血脉里的养分——在他的画中,你能看见敦煌壁画的绚丽色彩,却多了几分笔墨的写意灵动;你能认出飞天、供养人等经典元素,却被赋予了当代人的情感温度。

 

他画反弹琵琶,不刻意追求线条的精准,而着力捕捉那一瞬间的飞扬神采,墨色浓淡间,似有盛唐的风穿画而过;他画大漠丝路,以干笔皴擦出沙丘的苍茫,又以湿墨晕染出驼队的悠远,留白处仿佛能听见千年驼铃的回响;他更将敦煌的精神内核融入山水、人物,让那份包容、坚韧、浪漫的气质,成为画作无声的语言。这不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用当代笔墨,回应古人的艺术哲思。

 

“艺道恒昌”,是陈升栋对艺术的信仰,也是敦煌给予他的启示。敦煌艺术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然动人,正因其在传承中不断生长,在多元中始终坚守。而陈升栋的创作,恰是这份精神的延续:他扎根传统,却不困于古法;他致敬经典,更致力于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此次“心归敦煌”个人画展,便是他这份艺术追求的集中呈现——每一幅画,都是他“心归”敦煌的足迹,也是他以笔墨守护“艺道”的见证。

 

8月8日,当画展的帷幕缓缓拉开,仿佛鸣沙山的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照亮这场跨越千年的艺术之约。届时,陈升栋笔下的敦煌将以全新姿态与观者相见,那些笔墨间的光影流转,既是沙岭余晖的定格,更是艺道传承的星火。

 

当你站在他的画作前,或许会读懂:所谓“心归敦煌”,从来不是地理上的回归,而是对一种文化精神的认同与追寻;所谓“沙岭含辉,艺道恒昌”,正是无数像陈升栋这样的创作者,用热爱与坚守,让敦煌的光芒穿越时空,让艺术的道路在传承中永远向前。

 

8月8日,这场笔墨与敦煌的约会,等你来赴——在沙岭的余晖里,在笔墨的流转中,触摸那份跨越千年的艺术温度,见证艺道之树常青。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