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敦煌的壁画掠过千年的鹤影,当丝路的长风轻拂洁白的羽翼,8月8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个人画展将为这座文明圣地捎来一份清灵——仙鹤图系列。这组以丹顶鹤为魂的国画,以笔墨为羽、以丹青为顶,将仙鹤的高洁、灵秀与祥瑞熔铸于宣纸,让“心归敦煌”的主题在羽翼翻飞间愈发澄澈。
陈升栋画仙鹤,最得“仙骨神韵”之妙。他笔下的鹤,不是寻常水鸟,而是“松间客、云外仙”,是“千年寿、一品洁”的化身,每一笔都藏着对“清雅”的坚守,对“福寿”的祈愿,更暗合敦煌壁画中“仙禽衔瑞”的古老意象。
观其《松鹤延年》,墨色如古松般苍劲,笔锋似鹤骨般清奇。数竿青松以焦墨皴擦,枝干虬曲如苍龙,松针以“攒三聚五”法点染,透着经霜不凋的劲;仙鹤立于松下,一只引颈望月,丹顶以朱红浓墨点染,似燃着一团不灭的火,白羽以淡墨与留白晕染,翅尖的飞羽以浓墨勾勒,如刀削般锋利,另一只低头理羽,长腿纤细却稳如磐石,爪尖紧扣岩石,与松的“苍”形成“刚与柔”的对话。背景的云雾以淡墨晕染,似从松间升起,与鹤的洁白相融,墨色浓淡间,仿佛能听见鹤唳穿云,松涛应和,让人想起“松鹤同春,寿与天齐”的祝福。他画鹤的“寿”,不画其老态,而画其“风骨不衰”的生机,让这松间鹤影成为“岁月不败高洁”的象征。
赏其《鹤戏清波》,则见墨色如碧水般清透,笔锋似涟漪般灵动。仙鹤涉足浅滩,一只振翅欲飞,白羽被水光映得发亮,以留白与淡墨分层表现,翅尾扫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以细笔勾勒,似真的在纸上漾开;另一只侧颈饮水,丹顶倒映水中,以淡红点染,与水面的波光相映,长腿轻踏浅滩,爪间的细沙以焦墨点染,透着自然的野趣。岸边的芦苇以淡墨与花青晕染,随风摇曳,与鹤的灵动形成“柔与逸”的呼应,墨色轻浅处似有蜻蜓点水,让人感受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清旷。陈升栋画鹤的“灵”,不是刻意的轻盈,而是让这份自在藏在“与水共生”的默契里,打破了鹤“只可远观”的疏离感。
更动人的是他的《仙鸾献瑞》,墨色里藏着敦煌的古韵,笔锋间透着文化的交融。仙鹤衔着灵芝,飞翔于祥云之上,灵芝以朱红与墨色点染,菌盖饱满如如意,与丹顶的红相映成趣,鹤翅展开如扇,白羽间以淡墨勾出细羽,似披着月光织就的纱,背景的祥云以淡墨与白粉晕染,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卷曲如浪,远处的山峦以泼墨法晕染,与鹤的飞姿形成“远与近”的呼应。画角题“心归敦煌”四字,笔力苍劲,与鹤的清逸相融,墨色浓淡间,似有壁画的古意与鹤的新姿对话,让人感受到“千年祥瑞,今又归来”的温暖。他将鹤与敦煌元素结合,让“献瑞”不止于传统符号,更成为“文化寻根”的注解。
为何陈升栋的仙鹤图能如此直击人心?只因他抓住了“鹤之魂”——那是色彩的烈(丹顶一点红,于素白中破墨而立,似暗夜星火,藏“于平凡中显风骨”的哲思),是姿态的逸(长颈问天,长腿踏云,不媚不俗,藏“不为外物所拘”的自由),是寓意的厚(“鹤”与“贺”谐音,与松、芝相衬,承载着对“福寿安康”的朴素向往,更暗合敦煌“祈愿向善”的精神内核)。
8月8日,让我们走进敦煌,在陈升栋的个人画展中,遇见这些从笔墨中飞来的仙鹤。它们的唳鸣穿越千年风沙,它们的羽翼拂过心灵尘埃,相信这组仙鹤图,会让“心归敦煌”的旅程多一份清灵——愿我们如鹤般,于岁月中守一份高洁,于浮世里寻一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