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舞惊鸿腾九霄 笔绘神龙佑山河——陈升栋国画龙图系列将耀敦煌,8月8日共赏华夏之魂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营销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量:999+

8b82904001589bc8915840f5bc6b2fa3_1753934140637965.png

当敦煌的壁画映出千年的图腾,当丝路的长风卷起云端的传说,8月8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的个人画展将为这座文明古城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邂逅——国画龙图系列。这组作品以笔墨为鳞、以丹青为爪,将神龙的威严、灵动与祥瑞熔铸于宣纸,成为对“华夏精神”最磅礴的礼赞。

 a352d137c3019d71c8128b8316ad2d64_1753934151630902.png

陈升栋画龙,深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韵。他笔下的龙,不是简单的神兽符号,而是有魂、有魄的东方图腾——是“能大能小,能升能隐”的变幻,是“兴云吐雾,泽被苍生”的担当,每一笔都藏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民族精神的注解。

 804230b8882953b32162a15c084011f1_1753934169461165.jpg

观其《腾云驾雾》,墨色如乌云翻涌,笔锋似雷霆劈空。巨龙从云端探身,龙首以浓墨勾勒,鹿角峥嵘,虾目圆睁,颚下的胡须以焦墨狂扫,随风飘动,似带着破空的劲。龙身以淡墨与浓墨分层晕染,鳞片以细笔勾勒,有的半露于云雾,有的隐入浓墨,似在变幻身形,龙爪张开如铁钩,爪尖以留白凸显,似要撕碎云层,龙尾在云海中摆动,以飞白表现,带着“搅动四海”的气势。背景的云雾以泼墨法晕染,浓淡交织,似被龙身劈开,留白处似有电光闪烁,墨色浓淡间,仿佛能听见龙的咆哮与雷鸣交织,让人感受到“龙行天下,风云相随”的震撼。他画龙的“威”,不画其凶戾,而画其“统御天地”的气场,让这腾云的瞬间成为“力量与威严”的象征。

 aff7c7f46de0bf9a30e8b28f13f4dd7f_1753934189755591.png

赏其《戏水神龙》,则见墨色如碧波荡漾,笔锋婉转藏灵趣。巨龙潜入深海,龙首微微抬起,嘴角似有笑意,虾目半睁,透着“玩水为乐”的闲适,龙身蜿蜒如绸,鳞片在水光下泛着光泽,以淡墨与留白表现,龙爪轻拨水面,激起层层涟漪,以细笔勾勒,似真的在纸上泛起波纹,龙尾拍打水面,溅起的水珠以留白点染,如珍珠散落。背景的海水以淡墨与花青晕染,深处的礁石以干墨皴擦,与龙的灵动形成“静与活”的对比,墨色轻浅处似有鱼虾围绕龙身游动,让人感受到“神龙亦有柔情面,戏水间藏生机”的鲜活。陈升栋画龙的“灵”,不是削弱其威严,而是让这份神性多了份“与自然相融”的亲和,打破了龙“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

 a1345cba331ae2e8371b0c5848abd1dc_1753934199880226.png

更动人的是他的《瑞龙献福》,墨色里藏着传统的祝福,笔锋间透着文化的厚。巨龙盘旋于祥云之上,口衔宝珠,宝珠以朱红与留白点染,似有光芒四射,龙身周围环绕着灵芝、仙鹤(“芝”与“祉”、“鹤”与“贺”谐音),以淡墨与彩色勾勒,透着“福泽绵长”的寓意。背景的天宫以淡墨勾勒,琼楼玉宇若隐若现,祥云以淡墨与白粉晕染,与龙的金鳞(以淡赭石点染)相映成趣,墨色浓淡间,似有“龙献祥瑞,国泰民安”的祝福在流淌,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里的祈愿”的温暖。他将龙与吉祥元素相融,让“神龙”的象征意义不止于力量,更成为“福运”的载体,透着对“家国安康”的祈愿。

 5af2e26c55fc40382f7aeaf2b489389c_1753934210391917.png

为何陈升栋的龙图能如此直击人心?只因他抓住了“龙之魂”——那是形态的雄(鹿角、驼头、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集万物之长,藏“兼容并蓄”的智慧),是精神的韧(能屈能伸,能隐能显,藏“刚柔并济”的哲学),是文化的根(从商周青铜器到明清龙袍,龙早已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承载着对“自强不息”的信仰)。他的笔墨既继承了传统画龙“虬劲有力”的精髓,又以写意手法赋予龙“气韵生动”的魂,让每一笔都透着“龙的精神”。

 8d44bcbba94c311af54306ff234af84c_1753934220607794.png

8月8日,让我们走进敦煌,在陈升栋的个人画展中,仰望这条从笔墨中腾飞的巨龙。它的咆哮穿越千年,它的精神激励人心,相信这些龙图系列作品,会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更读懂“龙的传人”的底气——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包容与向上。

6df90aba6a284a85056b80d79ef18864_1753934238397948.jpg

责任编辑:营销环球网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