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敦煌的戈壁听见千年前的马蹄声,当笔墨的洪流撞上艺术的旷野,8月8日,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个人画展将以一组《万马奔腾》系列国画,在这座千年古城掀起“视觉风暴”。数十幅以骏马为主题的作品,以笔为缰、以墨为风,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雄浑与“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洒脱熔铸于丹青,让万马的雷霆之势在宣纸上奔腾不息,成为此次千幅盛宴中最具“力量美学”的篇章。
陈升栋画马,从不止于“形”的复刻,更追求“势”的爆发。他笔下的马,是力量的化身,是自由的象征,更是时代精神的投射,每一笔都似带着马蹄的震颤,每一滴墨都藏着旷野的风。
观其《大漠嘶风》,墨色如乌云压境,笔锋似刀劈斧凿。数十匹骏马在戈壁上狂奔,马身以浓墨勾勒轮廓,鬃毛与马尾以狂草般的线条横扫,似被狂风撕扯,四蹄腾空, hoof(马蹄)以焦墨重彩点染,溅起的沙石以飞白表现,带着“踏破贺兰山阙”的决绝。背景的沙丘以泼墨晕染,线条扭曲如巨浪翻滚,与马的奔腾形成“天地同振”的气场,墨色浓淡间,似有马群的嘶鸣穿透风沙,震得人耳畔生响。他画马的“猛”,不只是肌肉的贲张,更是那份“向死而生”的悍勇,让每一匹马都成为“开拓者”的剪影。
赏其《草原踏春》,则见墨色灵动如流云,笔锋舒展似春风。群马在草原上嬉戏,有的扬蹄甩尾,有的低头饮水,马身以淡墨晕染,皮毛的光泽以留白表现,仿佛沾着晨露,幼马正围着母马撒欢,眼神天真如孩童,母马的姿态虽仍带矫健,却透着温柔。背景的草地以青绿淡彩点染,与墨色的马群形成“刚与柔”的对话,墨色轻浅处似有青草的芬芳,仿佛能听见马蹄踏过草地的“沙沙”声。陈升栋画马的“柔”,不是削弱其野性,而是让这份力量多了份“生命的温度”,让万马奔腾中藏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立马昆仑》,墨色沉郁中见风骨,笔锋简练藏千钧。一匹骏马立于雪山之巅,身躯挺拔如孤松,鬃毛被风吹向一侧,线条利落如钢针,四蹄稳稳踏在岩石上,眼神望向远方,带着“会当凌绝顶”的孤傲。背景的雪山以淡墨层层晕染,留白处似有积雪反光,与近景的马形成“渺小与宏大”的对比,墨色浓处如历史的厚重,淡处似未来的苍茫。他画马的“静”,不是停滞,而是“蓄势待发”的张力,让这匹马成为“坚守与眺望”的象征,透着对理想的执着。
“画马难画骨,画骨难画魂”。陈升栋的《万马奔腾》系列,之所以能直击人心,正因他抓住了马的“魂”——那份挣脱束缚的自由、一往无前的勇气、刚柔并济的生命力。他的笔墨里,有对传统画马技法的传承,取法徐悲鸿的“笔力千钧”,又融入自己对“势”的理解;更有对时代精神的呼应,让万马奔腾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再现,更是对“奋进、开拓、团结”的时代精神的礼赞。
8月8日,敦煌,国家一级美术师陈升栋个人画展。当《万马奔腾》系列在千年壁画前展开,相信会有更多人在笔墨狂飙中感受到:那些从画中奔涌而出的,不仅是马的雷霆之势,更是艺术的力量、时代的激情,以及每个观者心中那股“向光而行”的勇气。让我们共赴这场盛宴,在万马的蹄声中,触摸那份跨越时空的雄浑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