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同行》(第七集至第十二集)——王学会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王学会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量:999+

第七集:联盟启航

 

北辰的冬雪刚化,田埂上还结着薄冰。王姐和陈凯蹲在试验棚里,看着培育箱里的富硒稻种发了芽,嫩白的根须在营养液里舒展。“温度控制在22℃果然最合适,”王姐往记录本上画着曲线,“等育成秧苗,先在李大哥那三亩地试种。”

 

赵宇飞带着京津冀农业联盟的章程来北辰,塑料文件夹上还沾着北京的雪粒。他把文件往村委会桌上一摊:“部长特批了联盟基地,就建在北辰,你们俩当技术总负责人。”他指着章程里的条款,“林曼的公司作为肥料供应方,已经通过了有机认证,这是新的检测报告。”

 

林曼穿着羽绒服来送新肥料样品,车后备厢里堆着保温箱。“这次的菌肥加了北辰本地的秸秆发酵料,”她打开保温箱,里面的肥料带着淡淡的草木香,“陈专家说这样更适配本地土壤,我让工厂改了配方。”王姐捏起一把肥料搓了搓,突然笑出声:“林总这是真把自己当农业人了,连手上都带土腥气了。”

 

陈凯接到济南家里的电话时,正在调试土壤检测仪。母亲在那头咳着说:“你爸的老寒腿犯了,你要是忙就别回来。”王姐听见了,往他包里塞了瓶北辰产的艾草精油:“这是农户自己榨的,热敷特管用,寄回去吧。”陈凯捏着精油瓶,指尖有些发烫。

 

联盟成立仪式那天,赵宇飞剪彩时剪刀卡住了。王姐笑着递过把农户用的大剪刀:“还是这玩意儿利索!”红绸落地的瞬间,远处的大棚顶上,新换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着光——那是赵宇飞协调来的新能源项目,能给育苗棚恒温供电。

 

第八集:远学近思

 

日本考察团的飞机刚落地,王姐就捧着笔记本追着农艺师问个不停。看到有机稻田里养着鸭子,她突然拍了下陈凯:“咱北辰的稻田也能搞稻鸭共生,既除虫又增肥!”陈凯翻着相机里的照片:“但得选适合北方气候的鸭苗,回去我联系山东农科院。”

 

赵宇飞在部里收到他们发的考察视频,屏幕里王姐正蹲在稻田里跟老农比划,裤脚沾着泥。他笑着给林曼打电话:“王姐他们盯上人家的生物防治技术了,你公司能不能研发配套的防虫剂?”林曼的声音带着键盘声:“早安排了,实验室正用蓖麻提取物做试验。”

 

王姐在东京的农展会看到富硒米的包装,突然犯了愁:“咱的米品质不输他们,就是包装太土。”陈凯指着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搞溯源系统,扫一下就能看到稻田的施肥记录。”夜里回酒店,王姐还在画包装草图,陈凯默默给她泡了杯热茶。

 

考察团返程那天,王姐的行李箱里塞满了稻种样本。过海关时,安检员笑着问:“您这是把日本的稻田搬回来了?”她摸着样本袋说:“好东西得学回来,让咱北辰的地也长出金疙瘩。”陈凯在一旁补充:“不止学技术,还得学他们对土地的敬畏心。”

 

第九集:天灾突袭

 

入夏的暴雨连下了三天,北辰的低洼稻田积了水。王姐披着雨衣在田埂上跑,指挥农户开闸泄洪:“先保试验田的富硒稻,那是咱联盟的招牌!”陈凯背着水泵往水里冲,眼镜被雨水糊住,却死死盯着水位线:“再涨五公分,稻穗就会发芽!”

 

赵宇飞连夜从北京赶来,裤脚卷到膝盖帮着扛沙袋。他看着淹没脚踝的水,掏出手机给防汛办打电话:“北辰农业联盟的试验田急需排水设备,能不能调两台大功率抽水机?”挂了电话,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放心,设备两小时就到。”

 

林曼的车队送来了防水布,工人们踩着水往稻架上盖。“这布是抗老化的,能挡七天雨,”林曼扯着布角喊,“我让工厂停产赶制的,不够再打电话!”王姐突然发现她的高跟鞋陷在泥里,早就换成了农户的胶鞋,不由得笑了:“林总现在比我还像庄稼人。”

 

暴雨停时,试验田保住了七成。王姐和陈凯坐在田埂上,看着天边的彩虹,浑身都在滴水。“损失不算大,”陈凯掰开算盘算,“剩下的稻子够做首批样品。”王姐突然指着远处:“你看,赵处长和林总在帮农户补种呢。”四个人相视一笑,泥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第十集:市场博弈

 

富硒米的检测报告刚出来,就有经销商找上门。上海来的张总捧着样品说:“我出双倍价,包销你们所有的米。”王姐摇着头递过联盟章程:“咱联盟有规定,得先保证本地商超供应,剩下的才能外销。”张总撇撇嘴:“放着大钱不赚,你们图啥?”

 

赵宇飞带着电商平台的人来考察,直播间就设在稻田边。王姐对着镜头讲解富硒米的种植过程,身后的陈凯正在测土壤硒含量:“家人们看,每公斤含硒150微克,是普通大米的三倍!”直播结束时,订单量突破了五千单,农户们在屏幕前拍手欢呼。

 

林曼的肥料公司接到匿名举报,说他们的有机肥重金属超标。她带着检测人员去仓库,当着所有人的面拆开包装取样:“我林曼敢拍胸脯保证,每袋肥料都经得起检测!”结果出来那天,她把合格报告贴在公司门口,赵宇飞特意送来块“诚信企业”的牌匾。

 

陈凯的父亲突然来北辰,看到儿子在田里干活,眼眶红了:“你在济南当教授多体面,非要来泥里滚?”王姐拉着老人看富硒米的订单:“叔,他这是带着大伙致富呢,比当教授光荣!”老人看着仓库里堆成山的稻子,终于点了点头:“好好干,别亏了土地。”

 

第十一集:心结解开

 

赵宇飞在联盟年会上,突然被记者追问:“您力推这个项目,是不是跟王姐有私情?”他笑着举起和妻子的合照:“我爱人也是农业研究员,她比我还支持联盟呢。”王姐在台下鼓掌,陈凯悄悄说:“他总说,好政策得靠真心实意才能落地。”

 

林曼的前夫来公司闹事,说要分她的财产。她指着墙上的联盟奖状:“这公司现在是京津冀农业的一份子,不是我个人的。”赵宇飞刚好路过,把保安叫来说:“扰乱生产秩序,按规定处理。”事后,林曼红着眼圈说:“以前总觉得钱能解决一切,现在才知道,有人撑腰比有钱更踏实。”

 

陈凯在试验棚里给王姐过生日,蛋糕上插着稻穗做的蜡烛。“明年申请个农业专利,”他递过礼物盒,里面是块刻着“沃土”的玉佩,“用你的名字。”王姐摸着玉佩笑:“得写咱俩的名字,这是一起干出来的。”窗外的月光洒在稻田上,像铺了层银霜。

 

农户李大哥的儿子考上了农业大学,特意来谢王姐:“要不是您的奖学金,孩子哪能上得起学?”王姐摸着录取通知书说:“以后学了新技术,别忘了回来建设北辰。”陈凯在一旁补充:“联盟设了助学基金,以后咱北辰的孩子学农业,学费全免。”

 

第十二集:沃土长青

 

秋收的庆典上,北辰的稻田里搭起了戏台。王姐穿着新做的旗袍,给种粮能手颁奖;陈凯戴着奖章,给孩子们讲稻种的故事。赵宇飞站在台下,看着联盟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手机里是部长发来的消息:“你们的模式要在全国推广。”

 

林曼的肥料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敲钟那天,她特意带了袋北辰的泥土:“这是公司的根,没有这片沃土,就没有今天。”她宣布拿出部分股份成立农业基金,专门支持青年农民创业,台下的王姐和陈凯使劲鼓掌。

 

陈凯的父母搬来北辰住,老爷子每天都去稻田转。“这里的土比济南的肥,”他摸着稻穗说,“我儿子没选错路。”王姐送来刚出锅的富硒米饭,老爷子尝了口,眼泪掉了下来:“这味儿,跟我小时候吃的一样香。”

 

夕阳下,四个人站在联盟基地的石碑前合影。王姐指着远处的新大棚:“明年试种富硒小麦,赵处长说能申请国家地理标志。”陈凯翻着规划图:“林总已经研发出配套的专用肥。”赵宇飞笑着说:“我把退休的老专家都请来了,组成顾问团。”

 

风吹过金黄的稻田,沙沙作响。王姐突然说:“咱给基地起个名吧,叫‘沃土长青’怎么样?”陈凯点头时,林曼已经让工人刻在了石碑上。四个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和稻田、大棚、石碑融在一起,成了这片土地最坚实的模样。

 (全剧终)

f4fcc6dbdb78ed45854c0121fbb1caa6_1754363941745831.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学会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