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宫缘:太子与庶女的风波(16-18集)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王学会        发布时间:2025-09-14    浏览量:999+

第十六集:寒冬慈幼堂,暖意融人心

 

腊月寒冬,汴京城下起鹅毛大雪,街头常有流浪孤儿冻饿街头。王学花得知后,向薛勇提议在城东设立“慈幼堂”,收养孤儿并教其读书识字、习得手艺。薛勇深以为然,当即奏请皇帝,获允后亲自督办慈幼堂修缮事宜。

 

慈幼堂开业当日,王学花带着棉衣、粮食前往,见孩子们穿着单薄、面黄肌瘦,她亲自为最小的孩子披上棉袄,轻声道:“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她还请来宫中绣娘与民间工匠,教女童刺绣、男童木工,让孩子们有一技傍身。

 

皇后听闻此事,亲自前往慈幼堂探望,见王学花正陪着孩子们读书,桌上摆着热腾腾的粥饭,不禁感慨:“太子妃有仁心,能为百姓着想,比本宫想得周全。”此后,皇后时常拨款支持慈幼堂,宫中嫔妃也纷纷效仿,慈幼堂的暖意传遍了汴京城的寒冬。

 

第十七集:科举疑云现,公正断是非

 

次年春闱,有考生举报主考官李大人收受贿赂、篡改考卷,一时间朝堂哗然。皇帝命薛勇彻查,李大人却以“无凭无据”为由拒不认罪,还拿出考生的考卷证明“公正”。薛勇反复核对考卷,未发现明显破绽,一时陷入困境。

 

王学花得知后,翻看考生名册与考卷,发现上榜考生中,有三人的字迹与李大人的门生极为相似。她对薛勇说:“殿下,可让上榜考生当场重考,对比字迹与文风,若有不符,便能揭穿真相。”

 

薛勇依计行事,设下“复试”,让上榜考生在殿中当场作文。果然,那三名考生的复试文章与原考卷文风迥异,字迹也相差甚远。在证据面前,李大人只得认罪。皇帝严惩李大人,并重申科举公正,还提拔了几位有真才实学却落榜的考生。此事过后,百姓们更赞太子夫妇“公正无私,为寒门学子做主”。

 

第十八集:太后寿宴宴,孝意传宫闱

 

太后寿宴将至,宫中上下都在筹备,皇后却因太后偏爱薛勇的弟弟——靖王,担心寿宴上出现变故,一时拿不定主意。王学花主动提出协助筹备,她仔细询问太后的喜好,得知太后偏爱民间小吃与戏曲,便特意从宫外请来老字号点心铺的师傅,还安排了民间流传的“孝亲戏”。

 

寿宴当日,太后看到桌上的芝麻糖、杏仁茶,都是自己年轻时爱吃的点心,又听到戏中“子女尽孝”的唱段,不禁眼眶湿润。席间,王学花亲自为太后布菜,薛勇则陪太后说话,聊起儿时趣事,太后笑得合不拢嘴。靖王本想在寿宴上争宠,见此情景,也只能收起心思。

 

寿宴结束后,太后拉着王学花的手说:“太子妃懂事,能懂哀家的心思,有你在东宫,哀家放心。”皇帝见太后满意,对薛勇笑道:“你能得太子妃相助,不仅能安朝堂,还能和后宫,真是朕的好儿子。”

 

从此,太子薛勇与王学花不仅在朝堂上同心辅政,在后宫中也以孝义和仁心赢得敬重,他们的故事,成为大宋王朝中一段关于“爱、责任与民心”的传世佳话。

微信图片_20250802102512.jpg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学会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