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桑蚕遇虫害,巧计保农收
次年春,江南桑蚕产区突发大规模虫害,桑叶被啃食殆尽,蚕农面临绝收,急报传至汴京。薛勇召集大臣商议,有人提议从外地调运桑叶,却因路途遥远、成本过高难以实施。
王学花得知后,想起曾在农书中见过“以虫治虫”之法,当即对薛勇说:“殿下,可派人去江南山林捕捉‘蚕虎’(专吃桑虫的益虫),再教蚕农在桑园旁种植‘驱虫草’,既能除虫,又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薛勇立即派人照办,同时让户部拨款补贴受灾蚕农,缓解他们的生计压力。
数月后,江南传来喜讯——虫害被彻底控制,桑蚕顺利吐丝,蚕农收成恢复如常。江南巡抚特意上书,称赞太子妃“懂农事、解民忧”,皇帝也对薛勇笑道:“你能听进太子妃的良言,可见夫妻同心,方能成事。”
第二十三集:宫廷秘信扰,慧眼辨忠奸
夏末,一封匿名秘信传入宫中,称兵部尚书暗中与辽人勾结,私卖军粮。皇帝震怒,命薛勇彻查,若属实便严惩不贷。薛勇翻阅秘信,发现信中细节模糊,却直指兵部尚书的日常行踪,似有人刻意引导。
王学花看过秘信后,沉思道:“殿下,兵部尚书掌管军粮,若真通敌,怎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行踪?不如先查秘信的笔迹与来源,再暗中观察尚书的动向。”薛勇依计而行,派人追查信纸产地与字迹,最终发现秘信竟是吏部侍郎所写——他因与兵部尚书有私怨,故意伪造秘信诬陷。
真相大白后,皇帝严惩吏部侍郎,对兵部尚书致歉,还对薛勇与王学花说:“若不是你们谨慎查探,险些错怪忠臣,往后遇事,你们更要如此沉着冷静。”经此一事,满朝文武更服太子夫妇的智谋与公正。
第二十四集:除夕守岁宴,暖意融宫墙
除夕之夜,宫中举办守岁宴,皇帝本想让皇亲国戚与重臣欢聚一堂,却因靖王此前争储失利,心生不满,暗中计划在宴上给薛勇难堪。皇后得知后忧心忡忡,却不知如何化解。
王学花主动提议,在守岁宴上增设“团圆环节”——让众人分享一年中最难忘的民生小事,再由工匠现场制作“百姓福灯”,灯上写着各地百姓的新年心愿。宴会上,薛勇讲述汴河治水时农户的感恩之言,王学花则分享慈幼堂孩子的成长趣事,皇帝听后动容道:“朕的江山,最珍贵的便是百姓的安康。”
靖王本想发难,见众人都沉浸在团圆暖意中,再想起自己曾忽视的民间疾苦,也收起了怨气,主动起身向薛勇敬酒:“皇兄与皇嫂心系百姓,弟弟自愧不如,往后愿助你们一同为大宋尽力。”守岁宴在和睦氛围中结束,宫墙内的猜忌与隔阂,也在这暖意中渐渐消散。
从此,太子薛勇与王学花不仅以智慧与仁心稳固朝局、守护百姓,更以包容与善意化解宫廷矛盾,他们的故事,成为大宋王朝中一段关于“家国同心、温情治世”的传世美谈。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