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岁月》第八十六集至第九十集

来源:营销环球网    作者:王学会        发布时间:2025-10-23    浏览量:999+

第八十六集:立秋研学

 

立秋这天,清河镇迎来首批“菊文化研学营”学员——三十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背着小书包钻进菊田。王学花蹲在“同心四季菊”旁,教孩子们辨认花瓣:“这是舌状花,负责吸引蜜蜂;中间的是管状花,能结出种子。”

 

陈嘉仪带着孩子们做“菊花标本”,把新鲜花瓣夹进宣纸里:“等晾干后,就能做成书签,送给爸爸妈妈。”林晓的直播镜头跟着孩子们转,网友看着小家伙们小心翼翼夹花瓣的模样,纷纷留言“太可爱了”,还有家长提议“明年也要送孩子来”。

 

傍晚,张文杰在菊田边搭起篝火,孩子们围着篝火唱《种菊谣》,歌声混着菊香飘向夜空。有个孩子举着标本问:“王老师,以后我能来清河镇种菊花吗?”王学花笑着点头:“清河镇的菊田,永远欢迎你们。”

 

第八十七集:处暑交流

 

处暑时节,“国际菊种交流平台”正式上线。王学花和台湾、新加坡的专家一起,在直播里开启“云上菊展”——屏幕左边是清河镇的“红韵菊”种子,中间是台湾的“高山菊”幼苗,右边是新加坡的“南洋金菊”花朵,三地画面实时联动。

 

平台刚上线,就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园艺机构发来合作请求,想引进“同心四季菊”和“红韵菊”种。陈嘉仪忙着整理菊种资料,把每种菊花的生长习性、培育技巧都翻译成英文:“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种好咱们的菊花。”

 

张文杰则和农业大学合作,开设“线上种菊课程”,从育苗到开花全程教学。处暑的傍晚,三人坐在电脑前,看着平台上不断增加的合作申请,王学花忽然说:“曾祖父当年说‘菊香无国界’,现在真的实现了。”

 

第八十八集:白露试种

 

白露这天,“红韵菊”种子终于到了播种的时候。王学花带着团队在试验田播种,采用“条播法”,把种子均匀撒在沟里,再盖上一层薄土:“台湾专家说,白露播种,能让种子在土里先‘醒一醒’,明年春天发芽更快。”

 

林晓的直播推出“红韵菊成长日记”,每天更新播种后的田况,网友看着土里冒出的细小绿芽,有人留言“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陈嘉仪则在实验室里培养“红韵菊”组培苗,用一片叶子就能培育出幼苗:“这样能快速扩大种植规模,明年菊展就能有大片‘红韵菊’了。”

 

白露的晨露沾在菊苗上,像撒了层碎钻。王学花蹲在田里,轻轻拂去苗叶上的露珠,张文杰在旁拍照:“要把这画面放进‘数字菊谱’,让大家看看‘红韵菊’的小时候。”

 

第八十九集:秋分喜讯

 

秋分这天,两个好消息同时传来——一是“同心四季菊”在国际园艺展上获得“最佳品种奖”,二是台湾“高山菊”与清河镇“红韵菊”的杂交试验,成功培育出新品种“两岸红金菊”。

 

王学花拿着获奖证书,在菊忆馆举办“庆功会”。台湾研发团队通过视频连线,展示“两岸红金菊”的照片:“花瓣外层是红色,内层是金色,开花时间比普通菊花长一个月。”林晓的直播镜头对着屏幕,网友纷纷留言“太厉害了”,还有国际采购商发来订单,想批量引进这两种菊花。

 

庆功会结束后,王学花和张文杰坐在菊田边,看着远处的夕阳。张文杰说:“从种第一株‘文心菊’,到现在有了国际获奖的品种,咱们走了好远。”王学花点头,手里攥着“两岸红金菊”的种子:“以后,还会走得更远。”

 

第九十集:霜降传承

 

霜降这天,菊忆馆迎来特殊的“传承人仪式”——王学花把梅知秋的种菊笔记、祖传的菊花纹建盏,还有“数字菊谱”的密钥,一起交给陈嘉仪和林晓。“现在,你们就是清河镇菊花事业的传承人,要把菊香继续传下去。”

 

陈嘉仪接过笔记,眼里满是坚定:“我会把两岸的种菊技术整理成册,让更多人学会种菊。”林晓则拿着密钥:“我会把‘菊故事’一直讲下去,让全世界都知道清河镇的菊花。”

 

仪式结束时,窗外飘起了细雪。王学花和张文杰站在廊下,看着陈嘉仪和林晓在菊田边忙碌的身影,两人相视一笑。霜降的风里,满是菊花的清香,也满是传承的希望——这片菊田,这段岁月,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中,永远绽放光彩。

 5f951b2e87c89afbc3ea63702842387b_1758004599114626.jpg

王学会,自在随心的自由职业者。醉心诗词歌赋的平仄,于笔墨间打捞风月;钟情步履不停的远方,让山川湖海在眼眸写诗。一袭旗袍裹着东方韵致,是行走的风景;一盏清茶伴岁月沉香,是独处的闲趣。于烟火与诗意间从容游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学会

Copyright © 2024 营销环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 津ICP备1900689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484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电话:26880982邮箱:bcqyjzhzx@tj.gov.cn